“你關心的,才是頭條”,今日頭條憑借“投其所好,送其所要”的大數據推薦算法,用戶數量不斷攀升。2017年頭條總用戶規模已達到7億。憑借1.8億+的月活用戶量,20億+的日均閱讀量,成為資訊類APP的名。而且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76分鐘,僅次于微信、qq、騰訊視頻和愛奇藝。這樣的用戶吸引力,自然形成了強大的吸金力,僅在2016年,頭條廣告收入就超100億。力爭2020年突破600億。
得益于大數據推薦算法,但問題也出在大數據推薦算法。內容的低俗化、違法廣告等不斷出現。頭條及頭條系的抖音、火山小視頻、內涵段子等產品被相關機構進行整頓。其中“關存在導向不正、格調低俗等突出問題”的內涵段子被關,暫停今日頭條、鳳凰新聞、網易新聞、天天快報4款應用被限期下架。
今日頭條被處罰,如何看待資訊類APP?特別是現在,不需要任何的編程技術,自己就能通過應用公園建立多種類型的新聞資訊類的APP,而且應用公園還有開發成熟的APP模板可以直接使用,10分鐘就能完成資訊類APP的制作。
1、豐富產品體系,建立營銷矩陣
今日頭條豐富的產品系統保證了雖然部分產品被關停,但是不影響大局。產品的不斷更新迭代也是頭條核心競爭力。比如由內涵段子發展出的抖音,就出現了迅猛發展,周活用戶超過微博。
而且,現在在多個安卓應用商店,搜索今日頭條,依然可以到看到“今日頭條版”,以及“今日頭條HD”等頭條的分身。這些版本保留了核心功能,依舊能夠收割新用戶。
對于自媒體資訊類創業者來說,微XIN、微博、各大自媒體賬號,小程序和APP都是必不可少的,建立網上絡的矩陣化營銷體系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2、點擊量是資訊類APP的重點
無論大家如何不能接受,事實證明了,點擊量是資訊類產品生存的根本。在比較全面的標題化時代,如果你不突出,那么再好的內容也得吸引到用戶打開。
特別是對于剛起步的階段,沒有多少內容,那么網上去爬蟲是必然的。碎片化時代,深度的報道顯然已經不適合大家的閱讀習慣。知乎、豆瓣、UC、微博等都是內容素材的來源。
3、垂直資訊的市場
越垂直的資訊越有市場。不論是按照地域還是內容劃分。越垂直的內容意味著越清晰明確的粉絲群。而營銷根本就是找到精準的用戶。
現在,通過應用公園,不需要任何的編程,自己就能建立一個垂直領域的資訊類的APP。
4、建立激勵機制刺激用戶產生內容
自媒體的發展,就是充分的利用了用戶獎勵機制。比如頭條,作者可以根據文字的閱讀量獲取相應的收入。這樣,作者為了獲取傭金,自然會去想方設法去編輯內容。讓用戶即是內容的消費者,又是內容的生產者。比如很多地域類的新聞資訊APP,就通過征集全民小記者,迅速獲取了大批的本地新聞。